孩子抱怨“学中文没用”?是我们没给他一张“中文任务
大家好,我是eChineseLearning的老朋友,一名在线教了许多年的中文老师。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一个场景反复上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学了几年中文、能认识不少字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带着极大的困惑和一丝委屈问妈妈:“我为什么要学中文?在学校、在球队、在朋友家,我根本用不到它。”
这个问题,比“不爱学”、“太难了”更让家长们感到无力。因为它听上去……竟然很有道理。在超市可以说"Thank you",在学校可以聊"Fortnite",在餐厅可以说"Can I have..."。在这个几乎所有问题都能用英文解决的世界里,中文,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
当“没用”这个念头在孩子心里扎根,再多的坚持和苦口婆心,都会被他内心的巨大问号所瓦解。
但今天我想说,孩子觉得中文“没用”,问题不在中文本身,而是我们没能在他生活的世界里,为他创造出必须用中文才能完成的“任务”。
从“知识”到“工具”:你的孩子缺的是一张“中文任务卡”
我们很多家长,都把中文当成了一门“知识”来教。我们背生词、练写字、读课文,就像学钢琴要练哈农,学数学要做题一样。这些很重要,但只是第一步。 如果钢琴练完,却从不参加演奏会;数学学完,却从不用它来计算购物折扣,那钢琴和数学就永远只是躺在脑子里的“死知识”。
语言更是如此。一门语言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它的“工具属性”。
海外的孩子之所以觉得英文“有用”,是因为生活不断地在给他们派发必须用英文才能完成的“任务卡”:
【任务卡:社交】 和新同学交朋友,你需要用英文介绍自己。 【任务-卡:学术】 完成小组作业,你需要用英文和组员讨论。 【任务卡:娱乐】 看懂最新的漫威电影,你需要听懂里面的英文梗。这些任务,构成了英文的“强应用场景”。而中文,往往缺少这样的场景。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能不能主动为孩子“设计”和“派发”一些专属的“中文任务卡”呢?
如何派发一张孩子无法拒绝的“中文任务卡”?
关键在于,这张任务卡必须是“非中文不可”的,而且要足够“有趣”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