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少儿学习专栏

孩子抱怨“学中文没用”?是我们没给他一张“中文任务

大家好,我是eChineseLearning的老朋友,一名在线教了许多年的中文老师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一个场景反复上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学了几年中文、能认识不少字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带着极大的困惑和一丝委屈问妈妈:“我为什么要学中文?在学校、在球队、在朋友家,我根本用不到它。

这个问题,比“不爱学”、“太难了”更让家长们感到无力。因为它听上去……竟然很有道理。在超市可以说"Thank you",在学校可以聊"Fortnite",在餐厅可以说"Can I have..."。在这个几乎所有问题都能用英文解决的世界里,中文,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

当“没用”这个念头在孩子心里扎根,再多的坚持和苦口婆心,都会被他内心的巨大问号所瓦解。

但今天我想说,孩子觉得中文“没用”,问题不在中文本身,而是我们没能在他生活的世界里,为他创造出必须用中文才能完成的“任务”。

从“知识”到“工具”:你的孩子缺的是一张“中文任务卡”

 

我们很多家长,都把中文当成了一门“知识”来教。我们背生词、练写字、读课文,就像学钢琴要练哈农,学数学要做题一样。这些很重要,但只是第一步。 如果钢琴练完,却从不参加演奏会;数学学完,却从不用它来计算购物折扣,那钢琴和数学就永远只是躺在脑子里的“死知识”。

语言更是如此。一门语言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它的“工具属性”。

海外的孩子之所以觉得英文“有用”,是因为生活不断地在给他们派发必须用英文才能完成的“任务卡”:

【任务卡:社交】 和新同学交朋友,你需要用英文介绍自己。 【任务-卡:学术】 完成小组作业,你需要用英文和组员讨论。 【任务卡:娱乐】 看懂最新的漫威电影,你需要听懂里面的英文梗。

这些任务,构成了英文的“强应用场景”。而中文,往往缺少这样的场景。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能不能主动为孩子“设计”和“派发”一些专属的“中文任务卡”呢?

如何派发一张孩子无法拒绝的“中文任务卡”?

 

关键在于,这张任务卡必须是“非中文不可”的,而且要足够“有趣”“有价值”。

任务卡一:【美食情报官】

任务描述:我们家下周要吃一次地道的中餐,请你担任“美食情报官”。你的任务是,上中文的美食App(比如下厨房、小红书)或者看中文美食博主的视频,找出两道你最想吃的菜。 要求:你需要用中文向我们介绍这道菜的特色,并列出主要的食材清单。如果任务完成得好,我们就去中国超市,按你的清单采购! 工具属性:在这里,中文成了获取“家庭菜单决定权”的唯一工具。他想吃自己喜欢的,就必须去中文世界里探索。

任务卡二:【家族历史学家】

eChineseLearning:始于2006,专注3岁+华裔少儿1对1中文教育,国际中文IB中文、IGCSE中文、AP中文备考 | 权威认证 | 免费试课

随着中国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文早已成为一项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家长,正迫切地为孩子寻找优质的在线中文学习资源。然而,市场选择繁多,教学品质良莠不齐,如何才能甄别出一个真正“靠谱”的教育平台,成为困扰无数家庭的难题。

孩子“学了中文却不上网课”?破解兴趣断层的互动新法

澳大利亚悉尼的王女士发现9岁的儿子Eason,中文口语不错,却总是对每周的在线中文课消极以对。每逢上课,Eason就说“我已经会说啦”“网课太无聊”,课堂时常左顾右盼、开小差。即使换过几位老师、尝试不同课件,效果依旧不理想。和几位在美加的家长交流后,大家都提到类似问题:孩子线上学习热情低、互动感差、坚持难。…

孩子中文会说不会讲故事?我的“生活连环小剧场”实测分享

作为专注海外华裔家庭少儿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常见家长反馈:“孩子能回答问题,但一讲故事、描述生活细节就卡壳,表达不流畅。”比如,澳大利亚9岁女孩Cathy,能用中文打招呼、简述见闻,但被问“你最喜欢的周末经历”,她往往只用一句话带过,不知如何展开细节。

“会说不会讲”是许多海外华裔孩子在中文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孩子能够在课堂或家庭场景下完成日常对答,却难以组织完整、有趣的中文故事。这不仅影响表达能力,还制约了自信和写作潜力的发展。…

破解“学了不会用”:我的家庭情景任务法实测新体验

早上7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孙太太正准备早餐,女儿Emma边喝牛奶边刷手机。课上她刚学会“煎蛋、果汁、吐司”等中文词,可妈妈问:“Emma,早餐想吃什么?”Emma还是下意识说:“I want some juice.”这并不是个例。在多年对外汉语教学中,我遇到太多家长反映:孩子课堂词汇掌握得不错,可一到生活中就“自动切换”英文,中文表达仿佛成了“摆设”。…

汉字部件寻宝记:破解华裔孩子“写字易漏笔”的秘诀

“老师,‘蘑菇’的‘蘑’我老忘了左边是什么!”加拿大多伦多8岁小朋友Grace在视频课上苦着脸问我。妈妈在旁边无奈地补充:“她每次写字都丢部件,有时候能把‘木’和‘艹’写反。”我笑着说:“那今天我们就变身‘部件小侦探’,一起去汉字里寻宝吧!”Grace一听立马精神起来。

在真实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海外华裔孩子学会了拼音和认读,却在汉字书写时经常丢三落四。尤其是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常常出现漏写、部件混淆甚至直接放弃书写的情况。家长和孩子都很苦恼:为什么会读不会写?其实,问题核心在于“部件意识”不强,缺少生动记忆方法。…

海外华裔孩子写作难?“家庭时光日记法”帮你激活中文表达力

妈妈:今晚家里做了咖喱饭,结果我把盐当糖放进去了!

爸爸:哈哈哈,Yuki笑得肚子疼,还说妈妈是“调料小天才”!

Yuki:我觉得今天很有趣,下次我来当大厨吧~

——这不是段子,而是法国巴黎华裔家庭“家庭时光日记法”里的日常一幕。妈妈后来和老师聊起:“每次让Yuki写作文,她都卡壳,但在家庭日记群里,她总有说不完的趣事!”…

孩子写中文没兴趣?“图文日志PK赛”点燃表达热情!

你家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吗?一提到写中文作业,不是敷衍几句就是空白发呆,家长和老师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其实,很多海外华裔孩子写作缺乏动力,并非因为词汇量不够或思路太少,而是缺少一个让他们有成就感、能获得反馈的有趣场景。作为一对一中文教师和内容创作者,我最近在教学中发现了“图文日志PK赛”这套创新玩法,有效解决了孩子“写作没兴趣”的老大难问题。…

海外家庭如何破解:孩子中文词汇用得少?“情境触发法”实录分享

“妈妈,pass me the milk!”——在旧金山的早餐桌上,7岁的Rita习惯用英文表达需求,尽管在中文网课上她刚学会了“牛奶”。Rita妈妈尝试让她用中文说,但Rita一脸羞涩:“我怕说错,还是英文快。”这一幕在许多华裔家庭屡见不鲜。对比之下,同城另一位家长王女士则通过“早餐中文挑战”改变了孩子Leo的表达习惯。每次吃饭,家里都会有个“中文口令轮流棒”:每说出一个生活物品的中文名,就能获得一颗贴纸星星,攒够10颗就可以选择家庭周末活动。这种互动,让Leo在两周内就能顺利说出“牛奶、鸡蛋、面包”等十多个常用名词,还主动提醒家长:“今天我们还没玩口令棒!”…

海外华裔娃不敢表达?“心情对话板”让中文沟通变自然

“老师,我感觉到surprise,可我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说……”在课堂上,9岁的Jack犹豫很久,只能用英文简单地表达。Jack的妈妈告诉我:在家只要谈到感受和想法,Jack总是用英文抢答,但是一说到中文,他就变得安静甚至有些回避。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海外环境下,许多华裔孩子虽然能听懂不少中文,却在表达自己想法或情感时经常“卡壳”,甚至只会用英文或者简单短语应付。…

“妈妈,我能不能试试?”——从紧张到自信,华裔女孩的中文舞台时刻

莉莉刚搬到美国时,最怕的就是周末的中文学校里,在大家面前用中文说话。虽然家里一直用中文交流,但每次在学校要她自我介绍时,她都紧张得手心冒汗,总想着怎么能躲过去。她曾小声问妈妈:“妈妈,万一我说错了,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

其实,许多在海外生活的华裔孩子都经历过类似的心理挣扎。对他们来说,中文不只是家庭内部的沟通工具,更带着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压力。外面的世界用英语,只有在家、在少数场合,中文才会出现。正因为如此,莉莉的害怕并不是孤例。…

海外华裔孩子词汇总卡壳?我的“生活对话场景打卡法”实测有效!

你家孩子是不是经常这样:明明会的中文词,生活中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比如,出门买菜时想说“黄瓜”,结果嘴里蹦出个“green cucumber”;或者家里讨论喜欢的零食,孩子半天说不出“薯片”,只会用英文?

 

群聊截图:加拿大妈妈Linda发来求助——“今天和Lucas在厨房,他只会说‘cookie’,不会说‘饼干’。明明课上学过好多遍啊!”我立刻建议她试试“生活对话场景打卡法”。…

当西安中考刷爆家长圈,海外的家长们“陪跑”还算轻松吗?

最近,国内关于“中考”的话题再次沸腾,尤其是今年西安的情况,这不仅让我感慨万千。先看一组官方数据:今年7月18日,西安市公布了城六区普通高中的录取最低控制线为 611分。而中考的总分是多少呢?是 820分,涵盖了整整10个科目。

611分,这个数字背后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学生在初中三年,平均每门学科的失分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这道线,就像一道无形的气压,沉沉地压在每一个家庭的心头。…

Alice老师的教学日记:孩子拼得出“hǎo”,却写不出“好”

昨天批改安安的作业时,我又在她的本子上看到了熟悉的拼音 ——“妈妈做的饭很 hǎo 吃”。这个多伦多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遇到稍微复杂点的字,就习惯性地在旁边标上拼音。我笑着擦掉 “hǎo”,让她试着写下 “好” 字,结果小家伙盯着田字格皱起眉头,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右边的 “子” 还少了一横。

其实呀,这不是安安一个人的小困扰。教海外华裔孩子写中文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点 “拼音依赖症”—— 就像温哥华的小杰,“guāguā叫” 的拼音写得工工整整,可让他写字, 总是写不对;悉尼的莉莉用拼音写日记顺顺当当,抄课文时十个字能错七个。…

“别逼我了!”—当学中文变成孩子和家长的战场,家长该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可能更让您“戳心”的场景。

孩子小时候,学中文是新奇的游戏,是来自爸爸妈妈的夸奖。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周的中文课变成了一场拉锯战。父母好言相劝,孩子却用“无聊”、“没用”和重重的摔门声来回应。把学中文看作是父母强加给他的“负担”。

如果您正在经历这个“青春期中文战场”,我想先对您说: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不是您教育的失败。这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巧妙地重新点燃孩子对中文学习的兴趣。…

“会说不会认”,海外孩子中文学习的最大瓶颈如何突破?

在我的教学中,有一个场景重复了无数次:一位家长带着自豪又夹杂着无奈的表情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中文说得可溜了,跟爷爷奶奶视频聊天完全没问题,在华人超市买东西、回国旅游、在餐厅点菜,都能对付。可你让他读一本最简单的绘本,他就眉头紧锁,一个字一个字地‘猜’,像是面对天书一样。”

这个场景,您熟悉吗?…

海外华裔家庭如何突破孩子中文词汇瓶颈?3个小妙招帮你解决难题

👩妈妈:Leo,今天老师让你说三个形容食物的中文词语,你还记得吗?

👦Leo(9岁,英国):嗯……好吃、甜,还有……想不起来了。

像Leo这样,即便能基本听说中文,但一到表达细节、描述感受就容易词穷,是许多海外华裔家庭共同面对的困惑。…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