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的同学们,你是否也常常觉得,一部几百页的文学巨著,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森林,让你不知从何下手?
你勤勤恳恳地从头读到尾,但到了分析时,还是感觉抓不住重点…
你感觉作品的氛围很“压抑”,但又说不清这种“压抑感”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你忽略了作品的开篇。
今天,就来教你如何从黄金第一页抓住作品的重点信息。
一:声音:从第一句话,听出作者的语调
- 反复、缓慢、甚至大声地朗读作品的第一段。
- 你要听的是:
- 句法节奏: 作者用的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长句,还是急促不安、充满紧张感的短句?
- 用词温度: 作者选择的词语,是客观冷静的(如“陈述”、“表明”),还是热情洋溢的(如“赞美”、“讴歌”),抑或是尖锐讽刺的(如“所谓”、“号称”)?
- 以张爱玲《金锁记》开篇为例:
-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 “作者并未直接开始讲述曹七巧的故事,而是选择了一种抽离的、仿佛与读者闲聊的叙事声音。‘我们也许’、‘该是’这些不确定的词语,立刻为故事奠定了一种疏离、旁观的基调。而‘泪珠’、‘陈旧’、‘迷糊’这些意象,则在故事开始前,就提前为读者注入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宿命般的悲凉感。”
二:从开篇场景,预判核心矛盾
伟大的作品,从不浪费笔墨。开篇的第一个场景,往往就是整部作品核心矛盾的微缩。
- 分析开篇场景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之处。
- 以曹禺《雷雨》开篇为例
- 开篇场景: 闷热的夏日午后,欧式客厅里,家具“都上了年纪”,气氛“郁热”。繁漪在喝药。
- “《雷雨》的开篇,就通过对空间环境的描摹,构建了一个充满‘病态’与‘压抑’的戏剧磁场。‘闷热’的天气,不仅是自然气候,更是周家内部人物关系即将爆裂的象征。而繁喝药这一看似日常的行为,则成为了她被压抑的、不正常的生存状态的第一个舞台符号。这一切,都精准地预示了全剧关于伪善家庭的内部崩溃这一核心冲突。”
三:寻找作者故意不说清楚的地方
- 关注开篇中所有反常识的、让你忍不住想问为什么的细节。
- 以鲁迅《药》开篇为例:
- 开篇场景: 秋天的后半夜,老栓“忽然坐起身”,穿上“几件破夹袄”,出门去给儿子买“药”。
- 正常人买药,绝不会选择在后半夜鬼鬼祟祟地出门。这个极度反常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题。它立刻向读者抛出了几个核心问题:“他到底要去买什么药?”、“为什么这个药如此特殊,以至于需要如此行事?” 这个开篇,就通过制造巨大的悬念,将人血馒头这一核心的、残酷的意象,牢牢地植入了读者的期待之中。
我们一对一IB中文在线辅导课程,为您的孩子提供:
- 老师会带你一起,对IB核心作品进行分析,手把手教你如何发现并分析那些隐藏的声音、冲突与谜题。
- 我们会引导你,在读完开篇后,就大胆地对作品的主题和走向,进行有根据的预测。这种训练,能极大地提升你对文学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 我们会教你,如何将你对开篇的精微洞察,用精准、地道、充满学术感的语言,清晰地呈现在Paper 2和IO中。
中文科目不知道如何提升?
请一定来试试
eChineseLearning在线一对一IB中文课程
18年国际中文教学经验积累,4V1定制化中文私教,不满意可免单!
eChineseLearning在线中文学校自2006年创立以来,已走过18个春秋,见证了上万余名学子的成长与飞跃,累计帮助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学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收获了同学们的诸多喜爱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