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中文考试中,文本分析的难点之一就是在遇到一个文本时,如何快速掌握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借助网络搜索
互联网是获取文本背景知识最快的方式。面对一篇文本时,可以通过搜索输入文本的题目、作者名或关键词,查找相关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以及文本主题等信息。
– 输入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祝福》鲁迅 创作背景”,会获取到大量相关信息,如鲁迅创作小说的时间是在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束缚之下,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筛选可靠性:在众多的搜索结果中,优先选择权威的文学网站、学术数据库、知名出版社的官方网站等比如:知网等。这些平台通常会对文本背景知识进行严谨的整理和介绍,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较高。
– 整合信息:将搜索到的零散背景知识进行整合,绘制“创作背景思维导图”,将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社会思潮等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可以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社会思潮,绘制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
翻阅文学史或专门书籍查阅
文学史书籍系统地梳理了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本背景知识。通过查找文学史中与文本相关的章节,能够深入了解文本的创作环境和时代特色。
– 确定时期:根据文本的创作年代,找到文学史中对应的章节。如《孔雀东南飞》,它产生于东汉末年。在《中国文学史》中找到东汉末年的文学部分,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们的婚姻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等背景知识。
– 分析地域流派:除了时代背景,还要关注文本所属的地域或文学流派。以海派文学为例,它以上海为主要活动中心,反映了都市文化的特质和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状态。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通过描写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香港沦陷这一特殊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和人性挣扎,体现了海派文学在现代都市背景下对人性的细腻刻画。
-
参考文学评论集借鉴
文学评论集是文学评论家对各类文本的解读和分析的集合。其中往往包含了对文本背景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你拓宽视野,加深对文本背景的理解。
– 专业评论家: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如对鲁迅作品的评论,可以参考李何林对鲁迅的一些研究,还有汪晖的《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这些评论集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评论家会从多方面对文本背景进行剖析。
– 多角度分析:不同评论家可能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出文本背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的评论家从政治背景角度分析了曹雪芹所处的清朝政治环境对小说的影响,有的则从家族兴衰的角度探讨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没落。
– 提炼关键信息:在阅读文学评论集时,注意提炼出与文本分析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如评论家对文本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方面背景的解读。
-
利用在线课程或知识付费内容学习
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在线课程和知识付费内容,许多文学专家或教育机构会制作关于文学作品的讲解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内容系统、讲解深入,并且会涵盖文本背景知识的介绍。
选择专业课程平台:搜索“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等关键词,找到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由专业的教师或学者讲授,内容质量有保障。
关注知识付费内容: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也会提供文学作品解读的内容,如樊登读书会等,这些内容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
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在线课程和知识付费内容通常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你可以按照课程的安排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背景知识进行重点学习。
欢迎大家讨论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