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您聊一个最具体、也最普遍的家庭场景:饭桌上的对话。
您一定深有体会:在家里,孩子和您用中文聊得风生水起,聊学校趣事、聊游戏、聊假期去哪玩。可一到写IGCSE议论文,比如“论科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就立刻断了——观点简单、逻辑混乱、词汇贫乏。
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家庭的日常中文对话,是一种高质量的无效沟通。我们聊的,是生活中文,是关于事实和情绪的;而IGCSE考试要的,是学术中文,是关于观点和论证的。
孩子的口语再流利,如果只是停留在“今天吃了什么”、“作业多不多”的层面,那么他对中文的运用能力,就被锁死在了这个天花板上,无法支撑IGCSE要求的深度思辨。
这篇文章,不谈任何考试技巧,只给您两个今晚在饭桌上就能用起来的,帮助孩子升级中文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把事实闲聊变成观点追问
我们和孩子的日常对话,90%是事实陈述。
- 无效对话(事实陈述):
- 家长:“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吗?”
- 孩子:“我们科学课做实验了,挺好玩的。”
- 家长:“哦,那就好,记得好好写作业。”
这个对话,对IGCSE中文学习的价值为零。
现在,我们只需要加上一个“为什么”,把对话从“事实”引向“观点”。
- 有效对话(观点追问):
- 家长:“今天我看了个新闻,说很多公司开始尝试‘四天工作制’了。”
- 孩子:“挺好的啊,多休息一天。”
- 家长:“(开始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好?只是因为能多玩一天吗?你觉得,如果公司都这么干,可能会有什么坏处吗?”
这个追问,就是在免费地训练孩子IGCSE议论文最重要的能力——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
- 他为了回答你,被迫要去思考:
- (正面)员工可能更幸福。
- (反面)公司成本会增加吗?效率会降低吗?
- (反面的反面)但会不会因为员工更幸福,效率反而更高了?
二、把抱怨变成小型辩论
孩子放学回家,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抱怨。 “我们学校新出的校服规定太傻了!” “历史老师留的作业简直毫无意义!”
此时,家长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安抚(“忍忍吧”)或者说教(“老师总有他的道理”)。但这两种反应,都错过了绝佳的训练机会。
- 无效对话(安抚或说教):
- 孩子:“学校禁止在午休时用手机,这个规定太傻了!”
- 家长:“那你就别用了呗,正好休息眼睛。”
- 有效对话(小型辩论):
- 孩子:“学校禁止在午休时用手机,这个规定太傻了!”
- 家长:“哦?(保持中立)你这么认为,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给我三个。”
- 孩子:“(开始思考)第一,我需要放松;第二,我要和朋友联系;第三,我还要查资料……”
- 家长:“(引导换位思考)好,我听懂了。那你再想想,学校为什么要出这个规定?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
- 孩子:“他们怕我们沉迷游戏,怕我们不和人交流……”
- 家长:“(引导总结)那你觉得,你这三个理由,和学校的那几个理由,哪个更站得住脚?”
这一整套对话,就是一篇完整的IGCSE议论文的微缩!
- “你的理由是什么?” —— 训练他提出分论点。
- “学校为什么要出这个规定?” —— 训练他分析对立观点。
- “哪个更站得住脚?” —— 训练他进行评估和总结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如果在学习中文上有什么问题,请添加我的微信:sun 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中文试听课程,和老师一起详细沟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