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中文学习:为什么孩子花了时间,却不见效?

各位家长、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在IGCSE备考中,最消耗孩子精力、也最让家长焦虑的隐形陷阱。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家庭都非常熟悉:孩子坐在书桌前,一学就是两三个小时。笔记本上抄满了,练习册也做得满满当当。他看上去非常努力,态度也无可指摘。可结果呢?下次作文,文章依旧干瘪无力;再做阅读,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孩子明明这么用功,为什么就是不见效果?

问题不在于孩子懒惰,而在于他可能陷入了一种假性勤奋的状态。所谓假性勤奋,就是指那些看上去很努力,但并未引发深度思考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带来的只是今天学了很久的心理安慰,而非能力上的真实提升。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识别两种最常见的假性勤奋,并提供简单、有效的纠方法。

症状一:痴迷于抄,却从不用

这是最典型的“假性勤奋”。孩子的笔记本非常漂亮,分门别类地抄录着从范文里摘抄的成语、比喻句、排比句。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收集”和“整理”上。

  • 假性勤奋的表现: 满足于把优美的词句从A处搬运到B处。这个过程,大脑是离线的,只是在进行机械的抄写。

【如何转为“有效学习”?】 实行一抄三造原则。

  • 每当孩子从文章里学到一个他认为很好的词语(例如“潜移默化”),请不要只让他抄下来。要求他必须立刻完成三件事:
    • 用它造一个描述自己生活的句子。(“看纪录片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历史观。”)
    • 用它造一个与IGCSE常考话题相关的句子。(“社交媒体的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审美标准。”)
    • 尝试用反义或对比的方式再造一个句子。

经过这三步,这个词才真正从别人的,变成了自己的。家长要检查的,不应该是他抄了多少,而是他造了多少有质量的句子。

症状二:沉迷于刷题,却从不复盘

很多学生认为,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做练习卷。他们一周可以做完好几套题,看上去非常勤奋。

  • 假性勤奋的表现: 做题 → 对答案 → 看到红叉后叹口气 → 立刻开始做下一套。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重复犯错上,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

【如何转为有效学习】 请把学习的重心,从做题转移到分析错题上。实行一篇精读胜过十篇泛做的原则。

  • 具体操作: 与其让孩子一周做三套卷子,不如让他一周只专注地吃透一套卷子里的一篇文章
    • 做题与订正: 正常完成题目并核对答案。
    • 复盘开始(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针对每一个错题,引导孩子回答三个问题:
      • 我为什么会错? (是没读懂词义?还是理解了作者的“弦外之音”?)
      • 正确答案好在哪里? (它引用了原文的哪个关键词?它的分析逻辑是怎样的?)
      • 我下次如何才能做对? (我需要更关注作者的语气词吗?还是需要先识别文章的结构?)

家长要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这周做了多少页练习,而是他有没有一本专门的错题复盘本,以及他能否清晰地讲出自己为什么错,如何改。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如果在学习中文上有什么问题,请添加我的微信:sun 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中文试听课程,和老师一起详细沟通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