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让娃背古诗!中秋节这么玩,中文、文化全拿捏!

海外的爸妈们,中秋节快到了,你是不是又在盘算着: 买盒月饼,让娃背一首《静夜思》,就算完成任务了? 结果娃觉得无聊,我们自己也觉得少了点味儿… 😩其实,传统节日是我们向孩子传递语言和文化的最佳时机!因为它自带故事性、仪式感和趣味性

今天,就来分享一套中秋节项目式学习方案,让我们不教中文,而是在玩乐中,让孩子爱上这个节日,主动开口说中文!

  1. 舌尖上的中秋

月饼是中秋节的绝对主角。别只顾着吃,围绕它能聊的话题太多了!

  • 任务一:月饼品鉴会

    • 准备不同口味的月饼(比如莲蓉(lián róng), 豆沙(dòu shā), 五仁(wǔ rén)),和孩子一起品尝。
    • 引导他用中文描述:这个是什么馅(xiàn)儿的?味道是甜(tián)的还是咸(xián)的?你最喜欢哪个?
    • 进阶玩法: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冰皮月饼,过程中自然地学习揉(róu)面团压(yā)模具放(fàng)馅料等动词。
  • 效果: 将味觉和语言直接关联,词汇学得又快又牢,还能锻炼中文描述能力。
  1. 月光下的故事会

中秋节有流传的神话故事,这是绝佳的听力输入和想象力激发素材。

  • 任务二:家庭影子戏

    • 关上灯,用一个手电筒和几张剪纸,在墙上投射出后羿、嫦娥、玉兔的影子。
    • 用简单、生动的中文,给孩子讲述嫦娥奔月(Cháng’é bēn yuè)的故事。
    • 互动环节: 鼓励孩子用影子来扮演玉兔,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刚刚听到的故事。
  • 效果: 把听故事变成了演故事,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参与感和专注力,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文化典故。
  1. 动手做的仪式感 – 边做手工边学词

灯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亲手制作一个灯笼,是创造仪式感和学习新词的完美结合。

  • 任务三:DIY中秋灯笼

    • 准备一些彩纸、红包袋、剪刀、胶水。
    • 和孩子一起剪(jiǎn)贴(tiē)画(huà),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灯笼。
    • 过程中,不断地重复指令和物品名称:“把红色的(hóng sè de)折叠(zhé dié)起来”,“用剪刀(jiǎn dāo)小心地剪开”。
  • 效果: 在一个目标明确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为了完成作品,会非常专注地听你的中文指令,实现了任务驱动式的语言学习。

把节日从一个需要完成的文化任务,变成一场全家参与的主题派对。你家过中秋还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感?快来分享👇

如果您也希望孩子能找到学中文的热爱和潜能,欢迎来体验我们的试听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定制中文课程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