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孩子的作文里,赫然出现了一个成语,比如“画蛇添足”。你心中一阵窃喜,觉得成语故事没白讲。但仔细一看,他的用法是:“今天的晚饭真好吃,妈妈做的红烧肉,简直是画蛇添足!”那一刻,您是不是哭笑不得?
这,就是海外孩子学成语的最大痛点:他们能记住故事,能说出字面意思,但完全无法理解其背后抽象的、比喻性的含义。结果就是,要么不敢用,要么一用就错,闹出笑话。我们买了成堆的成语故事书,费尽口舌地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最终,孩子只记住了兔子,却没搞懂道理。
为什么?因为我们只完成了教学的第一步。今天,我就把我们eChineseLearning内部,最高效的“成语激活三步法”分享给您,帮助您的孩子,真正地,从“背成语”,升级到“用成语”。
第一步:讲故事
这一步,我们大部分家长都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就是把成语的典故,生动地讲给孩子听。比如“井底之蛙”,就是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以为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目标:让成语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难忘的“故事画面”。
注意:在这一步,请克制住立刻解释“道理”的冲动。
第二步:提炼场景
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讲完故事后,我们需要像一个侦探,引导孩子,从故事里,提炼出这个成语所对应的通用人际场景。
- 错误做法:“好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意思就是比喻人见识短浅。记住了吗?”(孩子只能记住“见识短浅”这四个抽象的字)
- 好的做法:
- 提问:“宝宝,你觉得,故事里那只青蛙,它是一个骄傲的、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爱学习的人?”
- 归纳:“所以,当我们想形容一个人,因为见识少,就以为自己很厉害,看不起别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井底之蛙’这个‘暗号’。”
- 核心玩法:给每一个成语,贴上一个场景标签。
- 井底之蛙 → 场景标签:“眼界太小,还特骄傲”
- 对牛弹琴 → 场景标签:“跟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讲他听不懂的道理”
- 画蛇添足 → 场景标签:“做了一件多余的事,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第三步:搭桥梁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有趣的一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成语场景的游戏。
- 错误做法:“来,用‘画蛇添足’造个句。”(孩子会觉得这是作业,很痛苦)
- 好的做法:
- 画蛇添足 → “还记得你昨天画的那幅画吗?本来已经特别好看了,后来你给太阳公公画上了胡子,结果整个画面看起来怪怪的。这就有点像‘画蛇添足’哦!”
- 对牛弹琴 → “妈妈跟你讲程序代码,你是不是一个字都听不懂?这就叫‘对牛弹琴’!反过来,你跟妈妈讲‘我的世界’里的合成公式,妈妈也听不懂,这也是‘对牛弹琴’!”
家庭游戏:“成语猎人”。设定一个本周的目标成语,比如“守株待兔”。然后,全家人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守株待兔”的场景。第一个发现并喊出来的人,积一分。比如,看到弟弟不好好做作业,却等着妈妈买新玩具,哥哥就可以喊:“我抓到了!弟弟在‘守株待兔’!”
eChineseLearning:您孩子的成语应用策略师
家里的这些游戏,能点燃孩子对成语的兴趣。但要系统地、有策略地,为孩子搭建起整个成语应用的知识体系,一个专业的策略师是必不可少的。
- 我们是场景化教学的专家:在eChineseLearning的课堂上,我们从不孤立地教成语。老师会把成语,无缝地融入到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中。我们在聊科幻电影时,会引入“天马行空”;在讨论一个游戏攻略时,会引入“事半功倍”。
- 我们是搭桥的高手:我们的一对一老师,最擅长做的,就是为孩子,搭建那座从“古代典故”通往“现代生活”的桥梁。老师会用最贴近孩子生活的例子,让他秒懂一个成语最精妙的用法。
- 我们是写作应用的私教:我们不仅教“懂”,更教“用”。在写作辅导中,老师会精准地指出:“你看,你写的这个地方,如果用上我们上周学的‘画龙点睛’,整个段落都会亮起来!” 我们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在最恰当的地方,用最恰当的成语,为自己的作文“加分”。
亲爱的家长,请停止让孩子死背成语了。一个不会用的成语,背得再多,也只是大脑里的僵尸词汇。如果您也希望,有专业的策略师,能为您孩子,系统地教授成语这座巨大的宝库,欢迎来eChineseLearning。让我们一起,培养一个能“活学活用”,真正领略中文之美的孩子。
如果您也希望孩子能找到学中文的热爱和潜能,欢迎来体验我们的试听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定制中文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