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只等于吃月饼?一招让孩子成为“主角”

大家好,咱们先坦诚一个事实:对于很多海外长大的孩子来说,中秋节=吃一块很甜的月饼,端午节=吃一个奇怪的叶子包饭,春节=拿一个红色的信封。

我们作为家长,费尽心机地给他们讲解传统、营造氛围,但孩子往往只是一个被动配合的群众演员。他们走了流程,却没走心。节过完了,文化也就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这种方式,无法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今天我想和您分享一个能彻底颠覆这个局面的干货方法刚好到中秋节了咱们家长可以实践起来

孩子天生对自己主导的事情,充满无限的热情和责任感。我们只需要把过节这件事,包装成一个酷炫的、交由他负责的家庭项目,就能点燃他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就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例,看看一个小策划人是如何上任的。

第一步:布置一个能让他赢的任务

在节日前一两周,开一个家庭会。我们的任务不是宣布中秋节的安排,而是招标。

  • 内容:“中秋节快到了,这可是咱们家一件大事!今年,咱们需要一个策划人员来帮我策划。任务有两个:第一,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过中秋节?第二,帮我决定,我们今年除了吃月饼,还能玩点什么不一样的?”
  • 提供工具:给他几个中文的儿童故事APP,或者几个介绍节日的短视频链接或者孩子自己资料研究

第二步:执行

  • 从买月饼到做月饼:这是必须尝试的杀手锏。哪怕从网上买最简单的冰皮月饼预拌粉,那个亲手揉面、放馅、用模具压出花纹的过程,带给孩子的记忆深度,是吃一百个月饼都无法比拟的。他做的那个歪歪扭扭的月饼,会成为他心中中秋节最具体的符号。
  • 从听故事到演故事:不要再照本宣科地讲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了。他亲身演过一次,这个故事就成了他自己的记忆,而不再是书本上的传说。

第三步:分享

  • 让他去教别人:鼓励孩子,带着他亲手做的月饼,去学校和老师、同学分享。最重要的,是帮他准备好一套可以秀一下的说辞:“This is a mooncake (月饼), I made it with my mom. We eat it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s a holiday for family to be together, just like Thanksgiving.
  • 制作一份报告:和他一起,把这次中秋项目的所有照片、视频,做成一个简短的Vlog或者一本电子相册,发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个过程,是对整个项目的一次二次回忆,极大地强化了节日的正面情绪。

eChineseLearning:您孩子的“金牌文化合伙人”

把节日项目化,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参与感。但要让他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和共鸣,一个专业的文化合伙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正是eChineseLearning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引以为傲的一环。

  1. 我们是节日气氛组:在每个传统节日前后,eChineseLearning的课堂都会自动切换到节日模式。我们的老师会用精心设计的课件、充满趣味的动画和互动游戏,把节日的由来、习俗、诗词,变成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文化派对。
  2. 我们是语言催化剂:在一对一的课堂里,老师会围绕着节日主题,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我们会教孩子如何用中文描述他做月饼的过程,如何绘声绘色地讲述嫦娥的故事,如何学会并理解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 我们提供全球化视角:我们的老师,还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对比,比如“中秋节和感恩节有什么异同?”“月亮在中西方文化里,有什么不一样的象征意义?” 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能极大地提升孩子对自己文化的理解深度和自豪感。

亲爱的家长,如果您也希望有专业的“合伙人”,能和您一起,欢迎来eChineseLearning

如果您也希望孩子能找到学中文的热爱和潜能,欢迎来体验我们的试听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定制中文课程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