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1

IB中文Paper1: 新闻文本特点分析三要点!(必看)

IB中文中对新闻文本阅读赏析的考察,从考点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

分析新闻的文本特点; 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分析新闻的思想内容; 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今天的考前突击系列,我们主要来给同学们解读“分析新闻文本特点”这个考点我们应该如何作答。

IB中文A: 三步轻松搞定诗歌象征手法分析|附真题

象征是诗歌中的常见艺术手法之一,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而由于现代诗歌特有的朦胧感,以及诗歌体裁本身的特点,几乎所有诗歌中都会运用的象征这种艺术手法,也是是IB中文考试中最常考的一个手法分析。接下来通过真题,给大家分享 IB中文A: 三步轻松搞定诗歌象征手法分析 比如…

IB中文A: 解密诗歌文本意象与意境赏析!

意象和意境一直是IB中文诗歌分析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诗歌分析中同学们极易混淆的两个知识点。因此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通过真题和范文解析,来一起学习如何区分理解意象与意境,以及在IB考试中对于诗歌鉴赏分析题的作答思路  解密诗歌文本意象与意境赏析

IB中文Paper 1 :超级实用的小说故事类文本分析万能开头句!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IB中文Paper1中小说故事类文本分析的开头万能句,并通过真题来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平时多积累,考试时候下笔更快,大家记得收藏哦!所以接下来给大家分享 IB中文Paper 1 , 超级实用的小说故事类文本分析万能开头句! 
 

大家在遇到Paper 1中的小说或者故事类文本时,开头使用这两句即可: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下)

上期内容我们讲了IB中文A文学考试中叙事视角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这次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解全知视角的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还有叙事角度的转换。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 (下)
一、全知视角的人称
1.第一人称
(1)主人公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中“我”自己讲故事,讲述“我”的故事,即为主人公视角。这种叙事角度是主人公“我”与读者直接交流,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使读者能马上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共同分享忧虑与欢乐进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创作意图。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上)

IB中文A文学考试中,小说的分析要点主要有人物、环境、结构、语言等。结构是作者如何布局谋篇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凸显主题。考生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叙事顺序、叙事角度三方面着手分析结构。之前已经讲述了小说的叙事顺序,今天则来讲一讲 IB中文小说叙事角度和结构 。
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有一定的叙事角度。叙事角度是一部作品或者文本中,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叙事角度是作者和作品的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故事转化为语言叙事故事的基本角度;同时它又是读者进入语言故事,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叙事角度在叙事作品中举足轻重,在小说这一类叙事作品中,叙事角度表现得更为突出,有时一个叙事角度的精心安排,会起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耐人寻味,深化主题等效果。小说的叙事角度一般分为两大类: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以下讲述这两类叙事角度的特点、艺术效果以及叙事角度的转换。
一、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一种传统的、被大多数读者所喜爱的叙事角度,也被称为“上帝”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他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故事之外,对情节、事件和人物作客观的叙述与介绍,在情节、事件、人物与读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这样的叙述角度既能展现宏观场景;可以跟踪人物表现他,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探索,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采用全知视角的小说很多,如中国《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国外作品《项链》、《包法利夫人》等,宏观方面,由于生活容量较大、人物众多、情节线索复杂、场面转换频繁,因此只有使用全知视角才有可能把各个局部有机地组织起来。微观方面,全知视角可以把故事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如《骆驼祥子》中,老舍采用全知视角讲述了祥子悲惨的命运,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作者都细致入微地带读者进入祥子的内心世界探索,理解、同情祥子并反思在当时军阀割据时代小人物的无奈及悲惨命运。
然而,全知视角在显示其优势之时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因为叙述者对故事的全部情节、事件、人物等了如指掌,一清二楚,从而使读者感觉索然无味,使作品缺乏亲切感和信任感。为了弥补这些缺点,有限视角应运而生。
二、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的叙述者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转移到作品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身上。叙述者知道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无权叙说。这种叙述角度有其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超过全知视角叙事。既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也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强烈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有限视角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其他关于IB中文Paper1相关的问题,请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预约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体验课程!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下)

IB中文注重考生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或全球问题的反思或者批判,“如何传达作品中严肃的主题”是IB中文考试考查的一个重点,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幽默手法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下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  。
1.对比
生活中,有时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想与现实等方面会产生强烈的不协调,于是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会使用不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会产生幽默或者可笑情趣。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上)

幽默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起源于英国戏剧作家琼生,他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创作的戏剧受到的大众追捧,其后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被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中。幽默的写作风格就是通过委婉含蓄地写作手法结合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意味深长的文章主题。具有这种写作风格的作品往往通过滑稽可笑的语言、似乎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情节等来吸引读者,而通过文章所揭示的深刻主题或思想使读者回味无穷。

IB中文: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下)

IB中文考试中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在小说、叙事散文、戏剧文学作品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而次要人物也往往不容我们忽视。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IB文学作品分析中次要人物的两种作用,一个是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让主要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另一个是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说,通过次要人物的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经过对上篇文章的复习,相信IB考生对次要人物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我们来介绍其他两种重要作用。

IB中文: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上)

IB中文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是多样化的,人物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鉴赏一篇文学作品时,主要人物常常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品读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对情节的推进、主要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等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我们讲讲 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

IB中文考生如何把握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IB中文考生如何把握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戏剧的文学概念是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IB中文考试中涉及的文学体裁之一:戏剧,基本上以剧本的形式展现的。为了方便考生记忆,后文统称为“戏剧”。

戏剧是冲突的艺术,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把剧本人物、结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张而合理的戏剧冲突,不仅能展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突出人物个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能凸显作者的创作意图。高尔基曾说过:“戏剧要求作家除了有文学家的才能之外,还要有制造冲突的巨大本领。”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那么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以及戏剧冲突有什么特点呢?

IB中文考生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小说

在我接触过的IB学生里,我时常听到学生说:小说不就是讲故事吗?而且看过的小说只能记住主要的情节,更谈不上分析。所以今天的文章,主要想要和大家分享:“ IB中文考生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小说 。”

一、阅读应开始于翻开书前

在准备IB考试时,学生一定要时刻记得带着目的去进行阅读。尤其在新的大纲要求下,IB更多的在考察学生对于全球化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阅读前就去查找作者以及故事的创作背景。

论结构化思维对IB中文考生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参加IB中文考试的学生,大多是在国外的华裔学生,在阅读各种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时候,经过老师的指导,都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要表达的意象。但是每当口头考试和笔试的时候会遇到这么一个困难,各种要表达的意象和对文章的理解在脑子里很杂乱,导致写论文的时候没有重点,思路也很混乱。 IB中文中的结构化思维和文章结构 该怎么写呢?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