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老师的教学日记:孩子拼得出“hǎo”,却写不出“好”

昨天批改安安的作业时,我又在她的本子上看到了熟悉的拼音 ——“妈妈做的饭很 hǎo 吃”。这个多伦多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遇到稍微复杂点的字,就习惯性地在旁边标上拼音。我笑着擦掉 “hǎo”,让她试着写下 “好” 字,结果小家伙盯着田字格皱起眉头,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右边的 “子” 还少了一横。

其实呀,这不是安安一个人的小困扰。教海外华裔孩子写中文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点 “拼音依赖症”—— 就像温哥华的小杰,“guāguā叫” 的拼音写得工工整整,可让他写字, 总是不对;悉尼的莉莉用拼音写日记顺顺当当,抄课文时十个字能错七个。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和孩子们家长聊聊天。在他们的生活里,中文输入常常是 “拼音+ 汉字” 的组合:看中文动画片,字幕上有拼音;读中文课本,生字旁边也标着拼音。时间长了,他们就觉得 “拼音就像拐杖,有它在就不怕”。而且呀,孩子们说英文时,只要会拼字母就能写对单词,这种习惯带到中文学习里,就总觉得 “记住拼音就行,汉字不用特意背”。

前阵子让孩子们画 “家”,安安画得可棒了,爸爸妈妈和她手拉手站在房子里,可旁边却写着 “jiā”。我问她:“能不能把‘家’字写给 Alice 老师看看呀?” 小家伙嘟着嘴说:“我知道怎么拼,可是这个字好复杂哦。” 那一刻我就想,得帮孩子们慢慢放下 “拼音拐杖” 才行。

后来我在课堂上试了个 “拼音屏蔽” 小游戏:读课文时拼音遮盖,让孩子们盯着汉字跟读;听写词语时,也会换个说法比如说 “我们每天住的地方”,不说 “jiā”;还把汉字拆成小零件让他们拼,比如 “好” 字是 “女” 和 “子” 手拉手,“蛙” 字左边是 “虫虫旁”,右边像 “两个小土堆”。

最有意思的是 “场景联想” 法。教 “家” 字时,我指着字的结构说:“你们看,宝盖头就像家里的屋顶,下面的‘豕’呀,是的小猪意思。” 安安听完眼睛一亮,第二天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在家画的 “家” 旁边,认真写下了 “家” 字,虽然笔画还有点歪,但再也没标拼音啦。

现在每次批改作业,看到孩子们本子上的拼音越来越少,我心里就暖暖的。其实呀,海外的孩子写汉字,难的不是笔画多,而是没发现汉字里的学习方法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