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GCSE 中文第二语言听力考试中,很多学生反映 “能听懂大概内容,却抓不住得分点”。听力材料往往围绕日常场景(如购物、问路、校园对话)展开,信息密集且转瞬即逝,一旦错过关键细节(如时间、地点、数字),就可能直接影响答题。今天我们就针对 “关键信息抓取困难” 这一具体问题,分享 3 个简单易操作的技巧。
一、听前 “预判信息”,带着问题找重点
听力播放前有读题时间,这段时间至关重要。拿到题目后,要快速圈出 “需要回答的核心”,比如问 “两人约定几点见面”,就提前预判要抓 “时间”;问 “买了什么东西”,就锁定 “物品名称”。
比如题目选项是 “A. 3 点 B. 4 点 C. 5 点”,听时只需专注捕捉数字信息,其他内容(如寒暄、天气)可暂时忽略。曾有学生因没提前看题,整段都在听对话内容,结果错过 “我们改到 4 点吧” 这句关键信息,导致选错答案。
二、用 “符号速记法” 留住转瞬即逝的细节
听力中遇到数字、地点、动作等信息时,来不及写完整单词,可用简单符号速记。比如 “3 点” 记 “3:00”,“超市” 写 “超”,“他去图书馆” 记 “他→书。不用很规范,自己能看懂即可。比如一段对话:“明天上午 9 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带雨伞,因为可能下雨。” 速记可写成 “明 9:00 校门口 带伞”,回头做题时,看到符号就能快速回忆起完整信息,避免遗忘。
三、抓 “信号词”,锁定信息出现的瞬间
听力中很多关键信息会跟着 “信号词” 出现,比如:
- 表时间:“然后”“接下来”“明天”
- 表转折:“但是”“不过”(后面常是重点)
- 表建议:“最好”“应该”
比如听到 “我们本来想周六去,但是改成周日了”,“但是” 后面的 “周日” 就是关键时间;听到 “你可以坐公交,不过打车更快”,“不过” 后面的 “打车更快” 是建议类题的答案。对这些信号词保持敏感,能帮你在海量信息中精准 “抓重点”。
IGCSE 中文第二语言听力不考复杂语法,只考对日常信息的捕捉能力。平时练习时,可找校园、购物等场景的听力材料,训练 “预判 – 速记 – 抓信号词” 的流程,很快就能发现自己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会明显提升。如果某类场景(如机场广播)总让你漏信息,可以单独针对这类材料多练,熟悉其常用表达。
与其自己埋头苦读,不如让专业的人带你走捷径!
立即添加微信预约你的免费体验课!请添加我的微信:sun 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中文IGCSE中文第一语言、第二语言试听课程,和老师一起详细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