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越阶级的纯真:秋虎对待夏望的态度变化
秋虎与夏望的关系变化构成小说的核心冲突线索,也最充分展现了秋虎性格的复杂性与发展性。这种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揭示了秋虎性格的不同面向:
-
初始阶段:自卑中的敬畏
– 经济差距内化为心理位差:“秋虎对夏望的傲气并不恼怒,他喜欢夏望家那些鸽子,连嫉妒都没有,全是羡慕。”这种情感反应显示出秋虎对阶级现实的顺从,他将经济不平等自然化为个人价值的高低。
– 行为上表现为主动回避:秋虎常“悄然去夏望家附近去望那些鸽子”,这种远距离欣赏暗示他内心已划定的阶级界限。研究者指出,曹文轩作品中儿童对现实的感知往往“悬置历史背景”,而专注于个人经验,秋虎对阶级差异的敏感正是这种“个人经验”的核心内容。
-
转折阶段:尊严觉醒后的平等诉求
– 当凤展现出非凡飞行能力并获得同学认可时,秋虎第一次体验到价值平等感:“这时候秋虎才发现,本人的个子是比夏望高的。”身体的物理高度在此成为心理高度的隐喻,暗示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 凤被父亲卖给夏望家后,秋虎勇敢上门讨要,面对夏望父亲提出的“还一千元钱”的条件,他毅然开始捕鱼攒钱的漫长计划:这一行为标志着秋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抗争的性格转变,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力。
-
升华阶段:共情中的超越
– 当夏望家破产后,秋虎表现出高贵的同理心:“善良的他晓得,夏望家败落,什么都没有了。”尽管夏望主动归还凤,秋虎因对方处境艰难而拒绝接受,这体现了他超越个人得失的道德境界。
– 小说高潮处最具深意:当凤从三千五百公里外飞回秋虎家(赢得比赛),秋虎却带着鸽子去找夏望,两人一起提鸽笼去领奖。这一行为完成了双重超越:
– 对阶级仇恨的超越:不因夏望家的前富后贫而幸灾乐祸
– 对占有欲的超越:将个人荣誉转化为共同分享
曹文轩通过这种关系演变,呈现了儿童精神世界的纯粹性与复杂性。秋虎对夏望的态度变化正是这种“盛满了爱”的童心的完美体现,它不受成人世界功利逻辑的污染,保持着纯真。
四、秋虎形象的深层意义
– 关注对比手法:小说中秋虎与夏望的阶级对比、秋虎自身的前后变化、凤与其他鸽子的能力对比等,都是深化主题的艺术手段。
– 把握象征意义:除了凤鸽儿,小说中的“鸽子脚环”“捕鱼工具”等物品都具有象征意义。脚环代表社会认可,捕鱼工具象征自我救赎。
对A-level考生而言,深入分析秋虎性格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维度:苦难环境塑造的矛盾性格、凤鸽儿象征的精神成长、以及与夏望关系中展现的道德升华。这三个角度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丰富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