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SLE 高级华文阅读理解考试中,“写出段落大意” 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常常抓不住重点。不少学生要么写得像流水账,把句子逐句翻译;要么过于简略,漏掉关键信息;还有的超出字数限制,明明看懂了段落内容,却拿不到满分。
其实,这类题型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既要看是否涵盖核心要素,又要检查语言是否简洁,还要控制在规定字数内。结合真题实例,我们来看其中的答题逻辑。
题目:
李女士刚放下电话,电话的铃声就响了。 一听,是母亲的声音:“天气预报说,这几天都会下大雨,记得带伞。雨天地滑,万一跌倒受伤就不得 了。你一定要小心…… ”听着母亲关切的话语,她的眼中闪出了泪花。
一、避开 “三大失分陷阱”
学生常犯的三种错误:
错误一:照抄原句
比如段落的原话,有学生直接抄写 “母亲提醒她要带伞,雨天地滑,万一跌倒受伤就不得了”,这不是段落大意,而是原文摘录。
错误二:要素残缺
只写 “母亲提醒黄先生带伞”,漏掉 “黄先生感动落泪” 这一关键结果,导致信息不完整。
错误三:字数超标
用 20 字甚至更长的句子表述,虽然内容正确,但超过 15 字限制会被扣分。
二、“三要素提炼法” 精准踩分
解决这类题目的核心是抓住 “谁(主体)— 做了什么(事件)— 结果如何” 三个要素,再进行精简整合。
- 定位主体
- 概括事件:段落围绕 “李女士” 和 “母亲” 展开,两者都是关键人物,不能省略。
- 提炼结果:母亲的行为是 “提醒带伞、注意安全”,需压缩成 “让李女士带伞,走路小心”,避免细节堆砌。李女士 “眼中闪出泪花”,可简化为 “她哭了”,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核心情绪。
将三要素串联后,“母亲让李女士带伞,走路小心,她哭了” 既涵盖全部要点,又控制在 15 字内,完美符合答题要求。
三、实战训练:从复杂段落中抓核心
再看一个练习段落:“李明在教室角落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小心翼翼地用纸巾包裹住鸟的翅膀,然后跑到办公室找老师帮忙,老师表扬了他的爱心。”
用三要素法分析:
- 主体:李明、老师
- 事件:李明救助受伤小鸟并找老师帮忙
- 结果:老师表扬他
整合后可写成:“李明救助受伤小鸟并找老师,获表扬。”(14 字)
记住,“段落大意” 不是内容复述,而是像提炼压缩包一样,保留最关键的信息骨架。平时练习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记三要素,再尝试用最少的字串联,坚持一周就能形成条件反射。
下次遇到这类题目,先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谁参与了?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把答案按这个逻辑组织起来,就能既全面又简洁地拿到满分。
最后,如果您的孩子的华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欢迎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免费领取一节一对一PSLE华文试听课程,试听结束后会收到一份详细的华文水平评估和学习规划,让PSLE华文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