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爸妈们,你是否也常常在娃的中文表达中,感觉怪怪的,好像总是少了点什么?他明明想说 “我吃饭了”,却说成了 “我吃饭”…
这背后,往往不是词汇问题,而是他还没掌握中文里表达动作状态词 “了 / 着 / 过 ”。
别急着给娃讲语法!今天,就来分享 3 个超直观的亲子游戏,教你如何让娃在玩乐中,体感到这三个助词!
第一招:变身!游戏
通过一个快速的动作变化,让孩子感受完成的状态。
玩法:
指令一(准备): “宝宝,请你站起来!” (孩子站起来)
指令二(确认完成): 你立刻跟着说:“哇!宝宝站起来了!” 同时可以配合一个表示 完成的夸张手势(比如打个勾)。
重复练习: “宝宝,请坐下!” → “宝宝坐下了!”;“宝宝,请拍拍手!” → “宝宝拍拍手了!”
这个游戏,把抽象的完成时态,变成了一个看得见的状态改变。
第二招:木头人游戏
用定格的方式,让孩子感受 “正在进行” 的状态。
玩法:
你喊口令:“一二三,木头人!大家跑着不许动!” 所有人都必须定格在 正在跑”的姿势。
你再喊:“一二三,木头人!大家笑着不许动!” 所有人都定格在正在笑的表情。
轮流喊口令: 让孩子也来喊,比如 “跳着”、“唱着”、“看着”…
木头人游戏,天然地创造了大量 “动作 + 着” 的语境。孩子在模仿和定格的过程中,直观地理解了。
第三招:我做过…寻宝游戏
把 过去的经历,变成一场有趣的回忆寻宝。
玩法:
准备一些代表经历的物品或图片(比如:去海边捡的贝壳、迪士尼的照片、吃过的某种零食包装)。
你拿出一样东西(比如贝壳),问:“我们去过海边吗?” 孩子回答:“去过!”
你再拿出照片:“我们看过米老鼠吗?” 孩子回答:“看过!”
升级玩法: 可以变成寻宝,你说:“请找出一样我们吃过的东西!” 孩子跑去找那个零食包装。
这个游戏,把 经验这个抽象概念,和具体的物品、地点、事件进行了绑定。
总而言之,语法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用最贴近孩子理解方式的游戏,代替枯燥的讲解。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语法难点,也能变得像玩一样简单!
其实孩子中文语法里的拦路虎,远不止 “了 / 着 / 过”—— 主谓宾颠倒、量词用错、介词混淆等问题,光靠游戏启蒙很难精准突破。
eChineseLearning一对一在线中文课,正是针对海外华裔娃的语言痛点而来:老师会先通过专属测评,找准孩子的薄弱点,再结合生活场景定制教学方案,用趣味互动代替枯燥讲解,让孩子学得会,喜欢学。
现在了解,就能让专业老师帮你分析孩子的中文问题,还能解锁定制化学习建议~ 与其自己摸索踩坑,不如让专业的人带娃高效进阶,赶紧锁定体验吧!
你在教娃中文语法时,还遇到过哪些 百思不得其解 的难点?来分享一下,大家一起想办法!👇
如果您也希望孩子能找到学中文的热爱和潜能,欢迎来体验我们的试听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定制中文课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