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Paper1必备!记事散文的四大鉴赏要点揭秘

IB中文考试中,散文的重要性仅次于小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分析散文时,需要抓大放小,把握重点。散文可写的内容多,人、事、物皆可入散文,所以散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随笔三个大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过“议论散文鉴赏三要点”,文章发布后,我在后台收到了非常多的私信,很多同学希望我再分享下IB中文Paper1考试中散文的其他分类,比如如何鉴赏记人叙事类散文。

 

记叙性散文,顾名思义,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这类散文以人物、事件为主要的表现对象。记叙性散文在IB《中文A文学课程指导》又分为记人散文和记事散文。

 

记人散文偏重于人物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记事散文偏重于事件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

 

两者相较而言,很多考生对于记事散文的分析不透彻,条例不清晰,无从下笔。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常导致最终分数不尽如人意。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将带你学习记事散文以及记事散文鉴赏的四要点!(之前私信我的小伙伴,赶紧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笔记本哦!)

 

散文所记的事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抒发真实的情感。散文的记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感受,事件只是情感的载体。作者选择感受最深的生活片段,描写出简明生动的生活图画,不求复杂曲折的情节,而是在记述客观事件时,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记事的过程中,写出当事人的感情和内心活动,更要写出作者的体验、感受、思考和见解。

 

给大家举个例子。丰子恺的《东京某晚的事》

 

“我在东京某晚遇见一件很小的事,然而这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并且常常使我憧憬。

有一个夏夜,初黄昏时分,我们同住在一个“下宿”里的四五个中国人相约到神保町去散步。

东京的夏夜很凉快。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出门,穿和服的几个人更是衣袂飘飘,徜徉徘徊,态度十分安闲。“

 

这就是很典型的记事散文。其实从散文的第一句“我在东京某晚遇见一件很小的事,然而这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并且常常使我憧憬。”就奠定了这篇散文的类型。

 

记事散文中的事件一般故事性不强,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尖锐的冲突,不注重悬念和巧合的设置。但是有动人的画面和细节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情绪的感染力。其特点包括:

 

(1)条理清晰。从结构上分析,故事叙述要紧凑而有条理,使记事散文更加有说服力。散文会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有个清晰的交代。读者知道是怎么回事。

(2)详略得当,记叙结合。在好的记事散文中,一般的事件过程略写,重点内容详写。详写,不仅从篇幅上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突出细节描写,借具体细节的刻画来表现作者的体验和感受,渲染感情,深化意蕴,把事件的记叙和描写与感情的表现巧妙地结合起来。

 

(3)角度恰当,主线明确。选择恰当的角度来抒发感情,突出主旨。一篇散文可以从时间、地点、事件的先后、情感的变化等不同的线索中,选择一条线索来结构全文,不能杂乱。

 

(4)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引发思考。散文善于在平凡和常见的题材中,发掘深刻的思想意蕴。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哲理,得到理性的启示。通过作者本人在事件结束时的所见、所感、所为、所想,点明文章的深刻含意,引发读者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模拟题,使用上文提到的方法,对臧克家《老哥哥》这篇散文进行分析和鉴赏。

 

臧克家《老哥哥》这篇散文具有典型的记事散文特点,结合上文提到的记事散文的特点,以下是对文章特点的分析。

 

1. 条理清晰:

 

文章通过详细的时间、地点、人物介绍,清晰地勾勒出了老哥哥的生平。从“老哥哥活了七十多岁,在我家劳动了五十多年。”一句开始,作者交代了老哥哥的年龄、工作地点和劳动时间。描述从他年轻时期开始,逐渐展现了他的老去,直至临终时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清晰的交代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故事的发展。

 

2. 详略得当,记叙结合:

 

散文中,作者采用详略得当的策略。他详细叙述了老哥哥在家中的地位和他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如“在祖父眼中,老哥哥成了一个吃闲饭、多余的废料了。老哥哥每次赶集回来,我看到他站在地下,向躺在鸦片烟灯旁边的祖父报账的狼狈样子,心中非常难过。为了一个铜板对不起账来,或是为了买的鱼不新鲜,就得受无言的申斥。”同时又以简洁方式表达了老哥哥的境遇,以及老哥哥被赶出家门的场景。如“他已经神经麻木了,站在那里像一块木头。”“老哥哥什么话也没说,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这种详略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散文内容既有深度,又不至于沉闷。

 

3. 角度恰当,主线明确:

散文以老哥哥为主线,突出表现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最终被赶出家门的命运。

 

例如,老哥哥被赶走的场景表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他收拾起衣物,一生的家当,只是一个小包包,工资结算,十二吊钱。他辞别了为之劳动了一生的别人的家,”这个场景使读者深感社会的无情和农民的无助。通过老哥哥的命运,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社会下劳动人民的困境。这种角度的选择使得散文具有明确的主线,结构紧凑。

 

4. 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引发思考:

 

散文以老哥哥的命运为线索,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公。老哥哥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主人家,养育了主人一家三代,自己却没有儿女,没有家业,失去了健康,待血汗流尽时,主人把他赶出家门。一无所有的他无怨无悔,仍然关心体谅别人。老哥哥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

 

作者写他,因为这是养育作者成长的恩人,作者爱戴他,喜欢他,对他怀有感恩的情感。作者写他,还因为他代表了广大的下层社会劳动人民,作者对他受到的遭遇感到愤慨和不平。通过老哥哥的遭遇,作者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引发读者对社会、人性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散文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复杂揭示。

 

这篇散文以一个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命运为切入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呈现出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封建社会下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同时,文章通过老哥哥的遭遇,深刻探讨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善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这种方式,《老哥哥》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记事散文独特的叙述魅力。

好了,《老哥哥》这篇记事散文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总的来说,在备考散文时,理解并分析散文的特点是一个考察重点,也是考察难点。

 

今天的文章,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全面地理解分析一篇记事散文的特点,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简单总结一下:

 

1. 条理清晰

2. 详略得当,记叙结合

3. 角度恰当,主线明确

4. 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引发思考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记事散文的特点,从而在IB中文Paper 1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了,今天的文章已经分享完了,如果您有关于孩子中文学习的问题,欢迎留言和评论,最后,同学们别忘了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定制课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