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语言与文学的同学们,你是否也常常在面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时觉得自己还行,但面对访谈类的文本、广告文本,除了说它图片好看,还能分析啥?
今天分享一些分析的角度,帮助大家快速的抓住重点,开阔思路。
1、人设
你要分析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精心建构的形象。分析构成人设的所有符号:
语言风格:他/她使用的是专业、书面的语言,还是在刻意使用网络热梗、口语化的表达?前者是在塑造专家形象,后者是在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
故事选择:在访谈中,他/她不经意间,讲述了哪个关于努力、慈善或家庭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强化他/她的哪种人设?
视觉符号:访谈配图中,他/她穿的是什么衣服?(是昂贵的礼服,还是亲民的T恤?)照片的色调、背景,是在营造疏离还是友人的感觉?
2、锁定受众与目的
从发布平台倒推其核心目的。比如:这篇访谈,登在《Vogue》上吗?
受众:关心时尚、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都市女性。
潜在目的:目的可能不是了解内心,而是推销他/她身上穿的这件奢侈品,或者他/她所代表的精致生活方式。
这篇访谈,登在丑闻爆发后的官方媒体上吗?
受众:关心此事件的广大公众。
潜在目的:这很可能是一次危机公关,其目的是洗白、重塑形象或转移焦点。
3、挖掘意识形态
思考这篇传媒文本,在不经意间,向你强化了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
比如:一篇人物访谈,反复强调他/她每天只睡4小时,靠咖啡续命,实现了财富自由。
相关分析可以是:“这篇访谈,表面上是在赞美勤奋,但其潜在的意识形态,是在美化过度劳累,并将成功粗暴地定义为财富自由。它在潜移默化中,向读者兜售了一种单一的成功学,而刻意忽略了健康、家庭或精神满足等其他维度的价值。这是否构成了一种片面甚至有害的价值引导?”
觉得方法很好,但自己面对五花八门的文本,还是抓不住分析重点?
eChineseLearning一对一在线IB中文补习课提供:
我们的课堂,不仅有经典文学。老师会为你精选最新、最热的广告、社论、社交媒体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分析。
个性化的分析框架搭建:我们会帮你,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文学文本(广告/新闻/演讲…),建立起最高效、最能踩中得分点的分析框架。了解并获得一节免费的学情诊断课!
eChineseLearning双11大促,报名即送21节正价课,立即SX了解更多!
中文科目不知道如何提升?
请一定来试试
eChineseLearning在线一对一IB中文课程
18年国际中文教学经验积累,4V1定制化中文私教,不满意可免单!
eChineseLearning双11大促,报名即送21节正价课,立即SX了解更多!
eChineseLearning在线中文学校自2006年创立以来,已走过18个春秋,见证了上万余名学子的成长与飞跃,累计帮助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学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收获了同学们的诸多喜爱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