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非常具体,也至关重要的场景:当孩子拿回一篇被老师用红笔批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时,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
我见过太多家庭的常规操作是:孩子对照着红字,把错别字改掉,把不通顺的句子重抄一遍,然后把作文本往书包里一塞,任务就算完成了。家长检查一下,看到红字都订正了,也就放心了。这恰恰是最高效的学习机会被白白浪费掉的时刻。这种做法,我称之为消极订正,它带来的进步微乎其微,下一次作文,孩子几乎会犯一模一样的错误。
真正能让孩子写作水平发生质变的,是积极改正。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让老师的每一次批改,都成为孩子能力提升的坚实台阶。
第一步:给老师的批改分类找到问题
拿到批改过的作文,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改错,而是和孩子一起,给老师的批改做个分类。通常,老师的批改意见可以分为三类:
- A类:表面错误
- 错误表现: 错别字、标点错误、用词不当(比如把“部署”写成“部署”)。
- 处理方法: 这是最基础的订正。立即改正,并提醒孩子将这些词语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这类问题需要的是细心。
- B类:句子层面
- 错误表现: 句子不通顺、成分残缺、逻辑混乱(即“病句”)。老师可能会在旁边画波浪线,或写下“不通顺”、“表达不清”。
- 处理方法: 这类问题不能只靠改,而要引导孩子重写整个句子。您可以问他:“你原来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试试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出来?”这类问题考验的是语言组织能力。
- C类:分析层面
- 错误表现: 这是最有价值的批改!老师会写下这样的评语:“例子不典型”、“论证不够深入”、“观点有些绝对”、“结构可以调整”。
- 处理方法: 这类问题需要的是深度思考和对话。这正是家长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您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 “老师说这个例子不典型,你觉得为什么?我们还能想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吗?”
- “老师觉得你的观点太绝对了,你文章里只说了A的好处,那A有没有可能带来一些坏处呢?我们加上一小段,承认它的另一面,会不会让文章更客观?”
通过这个分类的过程,孩子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个层面。
第二步:建立一本作文迭代表
错题本是用来记录错误和正确答案的。但写作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需要一本迭代表。
- 对于A类错误: 简单记录即可。
- 对于B类和C类错误: 请让孩子按照这个格式来记录:
- 我的原句/原观点: (把原来有问题的部分抄下来)
- 老师的意见: (总结老师的评语)
- 我的分析与反思: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让孩子自己写下:我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我原来的思路是什么?老师的建议好在哪里?)
- 我的迭代版本: (写下修改后的、更完善的句子或段落)
建立这本迭代表的过程,就是把老师外部的反馈,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反思能力的过程。
第三步:设定下一次的目标
一次批改,可能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指望孩子下一次作文就全部改正,是不现实的,还会增加他的挫败感。
最高效的方法是:从迭代表中,只选择一个C类(分析层面)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写作时要刻意攻克的唯一目标。
- 如果这次的问题是“例子太空泛”,那么下次写作时,就告诉孩子:“这次我们不管别的,你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上一个我们聊过的、具体的、有细节的例子。”
- 如果这次的问题是结构混乱,那么下次写作时,就让他必须在动笔前,先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一次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一个一个来,稳扎稳打。
家长们,请记住,老师批改过的作文,是一张珍贵的、为您的孩子量身定制的反馈表。图上标记的每一个红圈,都指向一个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如果在学习中文上有什么问题,请添加我的微信:sun 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中文试听课程,和老师一起详细沟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