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GCSE 中文第一语言考试中,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堪称让众多学生望而生畏的 “拦路虎”。不少同学考完后向我倾诉,面对试卷上的文言文,字词含义琢磨不透,句子结构理不清楚,更别提准确回答问题了。这一板块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失利,整体成绩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今天,我就结合多年教学和备考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理清思路才能做好准备。
一、字词积累是根基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字词的理解是读懂文章的基础。许多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生僻字词就慌了神,其实,大部分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都有规律可循。
平时学习时,我们要建立自己的 “文言文字词库”。将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字词,按照实词(如 “走” 在古文中常表示 “跑”)、虚词(“之”“乎”“者”“也” 等)分类整理,记录其常见含义、例句和用法。以 “之” 字为例,它可以作助词 “的”,如 “水陆草木之花”;也可以作动词 “到、往”,像 “送孟浩然之广陵”;还能作代词,指代人、事、物。通过大量积累和反复记忆,考试时就能快速反应字词含义。
此外,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字词含义也很关键。有些字词虽然没学过,但结合前后文,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性和逻辑关系,往往能猜出大概意思。比如 “齐人固善盗乎” 中的 “固”,结合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和前后对话,就能推断出 “固” 是 “本来” 的意思。
二、句子翻译有技巧
理解了字词,下一步就是句子翻译。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容易出现逐字翻译但句子不通顺,或者漏译、错译关键信息的问题。
翻译句子要遵循 “信、达、雅” 的原则。“信” 就是准确,不歪曲、不遗漏原文意思;“达” 指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 则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让译文更优美。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 “留、删、补、换、调、贯” 的方法。
“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
“删” 是删掉无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 “夫”“盖” 等;
“补” 指补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意思完整;
“换” 是将古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汇;
“调” 是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贯” 则是对于一些互文、比喻等特殊修辞的句子,要灵活翻译,贯通文意。
例如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可以保留 “予”“莲” 等,删掉 “之”,将 “染” 换成 “沾染”,调整语序后译为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同学们,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虽有难度,但只要大家按照这些方法坚持练习,定能攻克难关。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字词积累,多关注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学会分类整理并结合语境理解。翻译句子时,熟练运用 “留、删、补、换、调、贯” 等技巧。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里,能扎实掌握文言文知识。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如果在IGCSE中文备考和学习上有什么问题,请点击这里预约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GCSE中文试听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