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感觉到surprise,可我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说……”在课堂上,9岁的Jack犹豫很久,只能用英文简单地表达。Jack的妈妈告诉我:在家只要谈到感受和想法,Jack总是用英文抢答,但是一说到中文,他就变得安静甚至有些回避。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海外环境下,许多华裔孩子虽然能听懂不少中文,却在表达自己想法或情感时经常“卡壳”,甚至只会用英文或者简单短语应付。
针对这种情况,我为Jack量身定制了“心情对话板”小游戏:
在家中墙上贴上一块彩色白板,家长每天轮流写下当日心情词,如“高兴”“紧张”“有点生气”“很感动”,并配上简单表情图案。孩子则要用中文回应家长的心情,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完整表达理由或故事。家庭成员可以轮流提问或评论彼此的心情,形成一个小型的“中文对话圈”。
通过这样持续两周的“心情对话板”互动,Jack不仅学会了如何用“我今天觉得有点伤心,因为和朋友吵架了”这样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状态,还会主动问妈妈:“妈妈,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发生了什么好事吗?”家庭气氛更轻松,中文表达不再是考试任务,而变成了亲子交流的一部分。
Jack的妈妈反馈,现在,他不仅能简单描述自己的喜怒哀乐,还能用新学到的表达去安慰家人或讲述小故事。
我的建议:
- 家中设立专属“心情对话板”,每日固定时间由家长带头分享真实感受,引导孩子用中文跟进回应。
- 鼓励孩子每次表达时多说一句理由或故事,比如“我今天很开心,因为上体育课赢了比赛”。父母可以适时补充生动词汇,如“激动”“委屈”“自豪”等。
- 用小贴纸或其他奖励来表扬孩子的积极参与。
你家孩子会用中文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吗?有没有遇到类似Jack这样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家的心情对话瞬间或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