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手法分析(二)

上次的作品分析,我们一起学习了《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手法分析,《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细腻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经典的情节,描写了美国种族之间的冲突与非洲裔美国人内部的相互歧视。除了上次我们分析到的“蓝色眼睛”、“季节”的象征意义和手法外,今天的内容,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说中剩余两个典型象征,并对其做具体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金盏菊和蒲公英的象征

在东方,金盏菊叉名长寿菊,象征着长寿无疆,而在西方,则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完美纯洁。从深层次讲,金盏菊还象征秋天的静美与自然的永恒和更新。

在小说中,克劳迪娅和她的妹妹郑重其事地把钱和卖剩下的金盏菊的种子贡献了出来,相信如果种下的金盏菊的种子活了,佩科拉的孩子便会存活下去,在她们眼中,金盏菊象征了佩科拉的孩子的安全幸福和自然的永恒更新。然而对于不幸的佩科拉来说,这种更新却是父亲的强奸,不仅糟蹋了她的贞洁,更是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安稳,将她拖向了痛苦的深渊,步入永恒的黑暗。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来看,二战的故事背景更是隐喻着种族歧视和文化冷暴力甚于战争的残暴。

金盏花的意象贯穿了全文,在小说最后,莫里森借克劳迪娅的口说出了佩科拉的悲剧的根源 “我甚至认为当年全国的土壤都对金盏花存有敌意。在这片土地上某些花卉是不宜生长的,某些花籽得不到土壤的养分,某些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结不出果实。更令人震撼的是,当这片土地拒绝给他们提供生存养料时,我们大家对此默许,认为受害者无权生存。毫无疑问,我们错了,然而这无关紧要。已经太晚了。”佩科拉生活的社会环境深受种族歧视的浸淫,家庭环境更是冷漠无情,尽管佩科拉在社会边缘苦苦挣扎,最终社会还是无情地抛弃了她,她以精神分裂发狂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佩科拉最初很喜欢蒲公英,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用这么美丽的花来做汤和酿酒,像杂草一样对待它。她认为自己像蒲公英一样美丽,甚至黑人民族都像蒲公英一样美丽。然而后来她却认为蒲公英是杂草,这是受了卖糖人约克布斯克的影响。佩科拉被动接受了卖糖人对蒲公英的蔑视,心中开始恨杂草一样的自己,白人否定黑人,现在黑人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下,黑人开始自我否定,迷失了自我,实际上间接接受了整个社会对黑人民族的否定。莫里森借此暗示了黑人民族与自己的文化脱轨,在意识形态上妄图用一双“蓝眼睛”审视世界与自我而不得,心灵扭曲,精神荒芜。

(二)糖和牛奶的象征

17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随之改变,咖啡进入寻常百姓家,蔗糖消耗量剧增。糖成为当时的高价值物品,促使美国种植园急速发展,欧洲殖民者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黑奴贸易走向高潮。作为黑人后裔,莫里森从未背叛过去,她铭记着历史,因此糖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象征了种族与性别力量结构。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非常喜欢吃糖,然而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糖有多甜,而是糖纸上有玛丽•珍的画像。每次进入糖店买糖的时候,店主连看都不愿意看她一眼,更不用说碰她的手,这样的蔑视并没有激起佩科拉的厌恶,反而默认了店主的轻蔑评判。每当吃着带有玛丽•珍画像的糖,那种羞耻感就会慢慢淡去,那张笑盈盈的白脸,飘逸的黄头发,蓝色的眼睛,仿佛转到了自己身上,佩科拉幻想着。通过吃糖这样一个事件,佩科拉似乎同时吞进了白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成功进行了自我否定。莫里森隐喻式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将佩科拉甚至是黑人民族被白人文化强奸的事实同吃糖这一普通事件联系起来。

佩科拉的母亲波莉也是白人文化价值观侵蚀的受害者。迁居北方后,备受冷落的波莉开始沉迷于电影,浪漫的爱情和美丽的外貌满足了她的幻想。在一次看电影时,波莉因为吃糖粘掉了一颗牙齿, “打那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元气”。这颗毁掉的牙齿代表了白人价值观对她的伤害,而且伤害度极深。后来在白人费舍尔家做女佣时,她完全沉浸于奢靡的生活中,而忘却了作为一名母亲的职责。当佩科拉在费舍尔家不小心打翻了波莉做的草莓饼,惊吓了主人的小女儿时,波莉柔声细语地去安慰她,并大叫着赶走了佩科拉。这证实了波莉对白人的认同,同时也证实了波莉对自己家庭的彻底否定。这草莓饼作为白人生活价值观的表象显然深深地侵蚀了波莉。

麦克蒂尔家收留了佩科拉之后,每天佩科拉都要喝下三夸脱的牛奶,麦克蒂尔家相对来讲并不富裕,这显然难以接受。然而佩科拉喝牛奶的动机并非牛奶的营养价值,而仅仅是因为喝牛奶的杯子上印有雪莉•坦布尔的头像,这是佩科拉崇拜的童星,就像波莉崇拜电影明星克拉克•嘉宝和琴•哈罗一样,她被那表皮肤以及蓝眼睛深深吸引了。她喝牛奶的时间很长,因为这样可以多看一会儿雪莉•坦布尔那带有酒窝的头像。佩科拉被侵蚀的价值观可见一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种族的克劳迪娅和弗里达对雪莉•坦布尔却“有一种更为奇怪、更为可怕的仇恨”。显然克劳迪娅姐妹并没有受到白人文化的侵蚀。

总结一下,按照白人文化的审美标准,佩科拉是个丑陋的小女孩,佩科拉本人没有思考地接受了这一判断,自我否定。莫里森借助这样一个无知丑陋小女孩的人生悲剧对白人文化侵略对黑人心灵精神的戕害进行了无言的控诉“蓝眼睛’“季节’“花“房子’“糖’“牛奶’“洋娃娃”等寓意丰富的象征意象的运用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思想,如果同学们选择了这篇文学作品,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开拓新的思路,更多IB中文备考资料和一对一试听课程请点击这里直接领取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