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中文:读懂不等于答对:IGCSE阅读中被忽视的文本证据

各位家长、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在IGCSE中文阅读备考中,最令人困惑也最关键的问题。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学生都经历过:孩子拿到一篇阅读文章,通读一遍,然后用流利的中文跟您讨论文章的内容,观点清晰,理解到位。您感到很欣慰,觉得孩子读懂了。可最终,试卷发下来,阅读理解部分却失分严重,老师的评语常常是答案与文章关联不大或缺乏文本支持。

我们太容易相信自己的理解,而忽略了考试中最核心的一条铁律所有答案,都必须有文本证据。孩子的问题,不是出在读不懂,而是出在回答问题时,凭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常识,而不是文章白纸黑字的证据。

最大的误区:用我觉得代替作者说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生,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在文章里寻找每一个词的含义。但我们的母语学生,因为阅读毫无障碍,常常会快速读完后,就跳过文本,直接开始进行自我发挥和联想。

【案例】

文章节选: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花在户外活动上的时间锐减。据统计,超过七成的学生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四小时,这不仅导致了视力问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他们失去了在真实世界中进行人际交往和探索自然的机会。”

题目: 根据上文,智能手机对青少年有什么负面影响?

孩子的“想当然”答案: “智能手机会让青少年沉迷游戏,还会让他们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心理健康。”

这个答案有错吗?从常识来看,完全没错。但从考试得分来看,是零分。因为它说的每一个字,原文都没有提到。这就是典型的用“我觉得”代替了“作者说”。

正确的答案,必须从原文中把证据拎出来:

“根据文本,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有两点:一是导致视力问题;二是减少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往和探索自然的机会。”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文本证据”的思维?

这个思维习惯的培养,家长不需要懂考试技巧,只需要和孩子做一个简单但极其有效的练习——双色荧光笔练习法。

  1. 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比如黄色和蓝色。
  2. 让孩子读完一篇文章后,先不要急着做题。

第一步:用黄色笔,划出文章中所有纯粹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明确观点。 比如上文中的“超过七成的学生……”、“导致了视力问题”等。

第二步:用蓝色笔,划出那些引发了孩子个人联想或感慨的句子。

  1. 现在,开始答题。你写的每一个答案要点,都必须能在一个黄色标记的部分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对应。 如果你的答案来自于蓝色区域的联想,或者完全是你自己的知识,那么这个答案就是无效的。

这个练习,能非常直观地在视觉上,帮助孩子区分文本信息和个人联想。坚持做几次,孩子就会养成在下笔前先自问一句的习惯:“我写的这句话,证据在原文第几行?”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如果在学习中文上有什么问题,请添加我的微信:sun 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中文试听课程,和老师一起详细沟通吧!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