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可能更让您“戳心”的场景。
孩子小时候,学中文是新奇的游戏,是来自爸爸妈妈的夸奖。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周的中文课变成了一场拉锯战。父母好言相劝,孩子却用“无聊”、“没用”和重重的摔门声来回应。把学中文看作是父母强加给他的“负担”。
如果您正在经历这个“青春期中文战场”,我想先对您说: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不是您教育的失败。这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巧妙地重新点燃孩子对中文学习的兴趣。
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干了?
- 自主意识的觉醒: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成为他自己”。他们开始寻求对生活的掌控权,而任何来自父母的“规定动作”——无论初衷多好,比如“你必须学中文”——都可能被他们视为对自己独立意志的挑战。反抗,是为了证明“我能自己做主”。
- 环境的束缚: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孩子,在学校,他们是“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在家里,他们被期望成为“中国人”。当同龄人都在讨论最新的美剧和说唱歌手时,被要求去学习中文会让他们感到格格不入。
- 有帮助吗?: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会直接地发问:“我学这个到底有什么用?” 他们的世界由学校成绩、朋友社交、大学申请所构成。如果中文学习不能在这些里面提供价值,它的优先级就自然会被排到最后。
面对浑身是“刺”的青春期学生,强硬地灌输是最低效的做法。我的一对一课堂更像是一场“谈判”,目标是把中文从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变成一个可以为他们所用的资源。
第一步:
对于一位新学生,我的第一个问题通常不是“我们来学课文”,而是:“如果中文能帮你做一件事,你希望是什么?”
我有个15岁的学生Leo,一开始上课全程“扑克脸”。聊天中我发现他是个狂热的篮球迷,最喜欢的球星是库里。我调整了教学计划。去看虎扑等中文体育网站上关于库里的新闻和球迷评论。我教他如何用中文讨论“三分球 (sān fēn qiú)”、“挡拆 (dǎng chāi)”和“总冠军 (zǒng guàn jūn)”。当他发现自己能看懂中国球迷如何“吹”库里时,他觉得很酷。
第二步:
与学生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14岁的Emily我和她分享了中国最火的选秀节目、最潮的街舞比赛视频,还一起听了周杰伦和当下最红的中文流行歌。我们甚至一起研究美妆博主李佳琦的口头禅“OMG,买它!”。Emily上课很开心,每周我们都会讨论10分钟这样的内容。
在这场“战斗”中,家长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当孩子表现出抵触时,请先深呼吸。尝试对他说:“我知道你觉得中文课占用了你玩游戏/和朋友聊天的时间,感觉挺烦的,我理解。” 先表示理解,能瞬间降低“火药味”,为后续的沟通创造空间。
- 共同寻找“为什么”:找一个轻松的时间,比如散步或吃冰淇淋时,和他聊聊。可以问:“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学中文没意思,我能理解。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中文说得超棒,下次去中国旅行时,可以自己点菜、自己砍价;可以无字幕看懂一部中国科幻大片。帮他找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理由。
- 创造无压力的“中文体验”:让中文走出课堂,融入轻松的生活。可以和他一起策划一次中国之旅,让他负责研究他感兴趣城市的攻略。创造积极、愉悦的文化记忆。
亲爱的家长们,在孩子的青春期,我们学中文的目标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我们的首要任务,不再是追求“进步”,而是努力“保持”——让孩子与中文连接不至于彻底中断。
如果您想为您的孩子寻找一位合适的中文老师,那么请体验我们的一对一在线中文课吧!上百位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兴趣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老师,对任意一节课不满意既可以免单,学习有保证,赶快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