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中文考试课程专栏 / IB中文A文学Paper 1实例分析
IB中文A文学Paper 1实例分析
2021年4月13日
IB考试的中文A文学部分是为了培养学生开展文学评论和进行独立的文学判断的能力。而Paper 1部分的内容一直以来都在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那么今天,我们就以一篇小短文为例,讲解一下Paper 1部分的解题思路。
《泥人张》-冯骥才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引导题:作家在人物塑造上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效果如何?作品中人物行为受到了什么因素的支配,说明了什么?请选一名角色进行分析。
这类题型是Paper 1中最常见的问题,考察的是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对小说行文逻辑的总体把握。
面对第一个问题时,作家在人物塑造上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效果如何?我们应该立刻想到相关的基础知识。
1.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
2.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环境烘托等)
只有知道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你才能在小说中找出作者使用的那几种写作技巧,进而根据文本来分析其达到的效果。
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使用了多种写作技巧。通过对人物的心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让“泥人张”这个角色在读者脑海中变得形象起来,对故事起发展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例如,在描写到泥人张一边捏着泥人一边吃着饭菜时说道:“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简单地几句话,便勾勒出了一个胆大心细,一心可以二用的泥人张形象。也从正面证实了前文中其他人对泥人张手艺高超的夸赞。而动作描写“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以及“泥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也体现出了泥人张性格的沉稳大气。遇事不慌忙,为后文后发制人,反击海张五做了铺垫。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简单梳理,将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得合情合理;而塑造人物最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对话来完成。因此,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刻画,各个人物的性格立马形象生动起来。
例如在文中,店里伙计一句“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立刻扑面而来。
而海张五的两句话:“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和“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不用多费笔墨去描绘,海张五的人物性格立马跃然而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再者,通过周围人对海张五的殷殷态度的描写,与手艺人泥人张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一听到海张五也来吃饭了,饭馆里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可只有泥人张毫不在乎,“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这种侧面描写,使得泥人张这个人物性格十分突出。而这个生动鲜活的形象之所以能够跃然纸上,生动鲜活,也少不了作者对于描写人物风格化技巧的娴熟掌握。
我们再来看第二问:作品中人物行为受到了什么因素的支配,说明了什么?请选一名角色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可以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找出它实际想要考察的重点,“作品中人物”,小说里有好几个人物,主要人物就有2个,次要人物只是一笔带过,那我们的讨论重点可选择2个主要人物其中之一。
在此处,我们可以选择分析海张五。
他的行为是什么?他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小说里一一梳理概括出来。读完小说我们知道,简单来说,就是他因为泥人张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于是言语欺辱泥人张,最终反被羞辱的故事。
那么他的行为受到了什么因素的支配?换句话说,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逻辑思路来处理:
海张五做了……事情,是因为……,最后导致了……的结果,说明了……的道理。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海张五出言嘲讽泥人张的手艺,是因为他仗着自己是盛京海大人的义子,觉得自己很不一般,人人都应该敬着他,所以不喜欢手艺人泥人张不把他放在心上的行为。最后导致泥人张捏了他的脸并在全天津城贱卖,让海张五不得不自己掏钱全部买下来。这说明了,待人接物应该要温和有礼,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更不用说仗着别人的名义去欺辱其他人。
同理,这样的思路也可用于分析泥人张的行为。
泥人张做了...事情,是因为……,最后导致了……的结果,说明了……的道理。
泥人张在听到海张五和他身边的人嘲讽自己的手艺活儿,甚至说他的泥人卖不上价钱的时候,没有做出任何冲动的举动,只是顺手用脚上的烂泥捏了海张五的脸,还在全天津城进行“贱卖”。最后不得不让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把这些自己的泥人都买了回去。这说明,在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不公或者困难时,都应该沉着冷静,思考之后再决定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还击,而不是冲动行事。
这样分析下来,思路就清晰了,明白了要关注的重点,同时逻辑上也把文本内容串起来了。
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们再来整体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这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小故事,讲述了民间手艺人“泥人张”与海张五的交锋,体现了泥人张高潮的技艺手法和智慧,泥人张用自己的手艺和智慧回击了海张五对自己的讽刺。
作者通过其精炼的文学语言,成功塑造了“泥人张”这个聪明机智、艺高人胆大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与众不同的是,对泥人张的形象树立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例如:大家眼中的泥人张,手艺精巧,可以“一边看戏一边捏泥人”,戏看完了,泥人也就捏好了;更是通过看客们的眼睛描写泥人张所捏泥人的生动,就连本尊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一眼看出了捏的是他自己。当然,也有正面描写。但正面描写精而不溢,通过简单地动作描述,把泥人张沉稳大气甚至有些侠气的形象烘托了出来。作者通过简单地却传神的神态描写,恰到好处的语言描写,寥寥几笔就将“泥人张”这个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
故事简练而干脆,一开始便但单刀直入,直接挑明了泥人张的身份和地位。三言两语介绍完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开始讲起故事。通过铺设伏笔:泥人张“艺高人胆大”与一言不发就离开作为对比,留下故事悬念。而这种故事悬念,也是以情节价值为基础的合理设置,既能够引起观众们的好奇心继续看下去,又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整个故事达成“一波三折”的效果。
而对海张五的形象描写,更是饶有趣味“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几个简单的形容,便将一个被京中大官收为义子,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海张五的形象性格写的清清楚楚。虽然文章中对于海张五的刻画不多,但仅仅两句话,便推进了故事的发展。第一句:“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这句拿泥人张取乐的话引发了泥人张的第一次反击。而随后他不甘示弱的“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也最终让他自己成为了全天津城的笑柄。
在面对海张五的挑衅时,泥人张的反击也是循序渐进的。先是“从脚底抠下一块烂泥”随手捏成了海张五的张狂模样,接着一言不发,让街市杂货摊上摆出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贱卖。而这样的情节设置,同时也再一次从侧面凸显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这个故事页因此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任何事,都不应该冲动行事,而该谋定而后动,善于动脑,后发制人。同时,也提醒我们,人生来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面对和人都应该以尊重为先。
好的故事,不仅要兼具文学价值,同时还应该朗朗上口,读起来应该如行云流水一般,不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如同专注于中国西部题材的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一般。《泥人张》也做到了这一点。作者还非常擅长选词遣句。例如文中大量出现的天津方言和在适当使用的口语化语句,让整个故事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气息和画面感。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独特而精炼的语言风格,对故事的精准把握,寥寥几笔,就将一个故事生动有趣地呈现在读者们面前。同时,藉由其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让整个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Paper 1的考试一般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文学思辨能力。在掌握好基础的文学分析知识之外,也需要从整体角度思考一个故事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换句话说,是为了考察学生如何将已经掌握的相关文学知识和理论与实际作品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在日常备考的过程中,不妨将已经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理论,放进自己正在备考、阅读的小说中进行思考。读完每一篇,都按照相应的知识理论进行总结梳理。长此以往,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便可以手到擒来,十分顺畅的写出答案。